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留学项目 > 美国 > 美国硕士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为哥大(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最初名为国王学院,1896年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1784-1896为哥伦比亚学院)并迁到目前所在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校园,属于常春藤盟校,是美国大学协会创始成员。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为哥大(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最初名为国王学院,1896年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1784-1896为哥伦比亚学院)并迁到目前所在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校园,属于常春藤盟校,是美国大学协会创始成员。
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截止2017年共有9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哥大学习或工作过,居世界第三位[2]  。哥大校园里还走出5位美国开国元勋,奥巴马、罗斯福等四位美国总统,和34位各国元首、首脑,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新闻学院等,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1767 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是北美第一个实现原子核裂变-曼哈顿计划的诞生地。

综合排名
2017年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5名[15]
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世界第8位[4]
2018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第8名[16]
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6位(声誉排名第9位)[17]
2018 《华尔街日报》/《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大学排名,哥大名列第2。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8位[18]
2016年维基百科世界大学排名第4位
2016年CWUR世界大学排名第6位


办学历史
国王学院(1754年-1784年)
历史上,哥大的著名校友还包括5位美国开国元勋、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二十位亿万富翁[6]  、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二十九位美国州长、三十四位国家元首等等。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等,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据统计,有96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校友42名)曾在哥大工作或学习过,位列世界第三。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是北美第一个实现原子核裂变-曼哈顿计划的诞生地。
关于在纽约省创建一所高等学府的讨论开始于1704年。然而,直到位于哈德逊河对岸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创建以后,在纽约市创建新学院的想法才得到了认真的对待。1746年,一个为新学院筹集资金的法令在纽约省议会得以通过。1751年,纽约省议会组成了一个包括七名英格兰教会成员在内的十人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对这一新学院的成立进行指导,成立所需的经费则来源于发行州彩票筹集的资金April。
学校于1754年7月正式开课,首任校长为神学博士萨缪尔·约翰逊。约翰逊博士也是学院第一届仅有八名学生的唯一导师。授课在现在位于曼哈顿下百老汇大道的三一教堂旁的新校舍进行。随后,这所纽约州最早成立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境内的第五所大学,正式根据乔治二世国王的《王室特许状》以国王学院之名于1754年10月31日成立。对于国王学院来说,1776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学校的教学活动从1776年大陆军进入纽约开始暂停了八年,包含了纽约被英军军事占领的整个期间,直到英军1783年正式从纽约撤离。学校的图书馆被洗劫,惟一的建筑物先被大陆军,后被英军征用为军医院。学校被革命者占领以后,学校的王室支持者被迫离开了国王学院。
哥伦比亚学院(1784年-1896年)
美国革命之后,学院向纽约州为其重建寻求支持,为此作出了对学院的章程根据纽约州任何可能的要求进行修改的保证。州议会批准了支持学院的建议。1784年5月1日设立了一个校董事会以监督国王学院的重建。为了表示对美国新生共和政体的支持,州议会在法案中规定“位于纽约市的,在此之前被称为国王学院的学院从今以后将永远被称为哥伦比亚学院”。1787年,学校董事们终于意识到了学校章程中存在的缺陷,他们于1787年2月成立了一个由约翰·杰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的章程修正委员会。同年四月,学校正式采用了赋予二十四位校董事权力的新章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787年5月21日,萨缪尔·约翰逊之子威廉·萨缪尔·约翰逊被一致推选为哥伦比亚学院的校长。在供职于学院之前,约翰逊曾经参加过第一次大陆会议并且被选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代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纽约国家首都和纽约州府的双重身份,以及连续几届联邦党政府的执政,复兴的哥伦比亚学院在诸如汉密尔顿和杰等联邦党人的资助下茁壮成长。1789年5月6日,乔治·华盛顿总统与约翰·亚当斯副总统参加了哥伦比亚学院的毕业典礼,以表彰那些参与了美国革命的校友们。
哥伦比亚大学(1896年至今)
1896年,学校董事们正式决定使用“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这所学校的新名字。同时,校长塞斯·洛再一次搬迁了校园,这一次校园从49街转至现在的地址:一个更加宽阔的,位于快速发展的晨边高地的校区。在洛的继任者尼古拉斯·穆瑞·巴特勒长达四十多年的工作下,哥伦比亚大学快速成为了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为后来的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的典范。因为第一座核反应堆的建成,以及因此带来的曼哈顿计划的启动,由哥伦比亚大学教师约翰·瑞·邓宁,伊西多·艾萨克·拉比,恩里科·费米以及波利卡普·库施开展的有关原子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将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放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办学规模

教育学院
或译作教师学院(Teachers' College),是世界顶尖的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大师,美国哲学之父杜威曾执教于此。教育学院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教育类学术图书馆。学院还是教育学博士培养制度,行为心理学派,实证主义哲学的诞生地,著名的生日快乐歌,黄校车也发源于此。哥伦比亚大学师院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师院创立于1887年,旨在为当时纽约市贫困学生的教师提供新型的培养方式,学校初名为纽约教师培训学校。至1892年,学院正式改名为师范学院并沿用至今,并于1898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其下的四所附属学院之一。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
至创办以来,一大批蜚声海外的大师级学术领袖与知名人士曾在师院任教或求学,不仅造就了多个教育学术流派,还荣获了多个全美教育第一,为师院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与文化底蕴。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教育史学家孟禄,进步主义运动先驱克伯屈,教育生态学创始人劳伦斯·克雷明,艺术教育家亚瑟·道,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比较教育学领军人物康德尔、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与罗格·梅,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著名教育学者、心理学者李华梅等等。在杜威1904年加盟哥伦比亚大学师院至1930年退休期间,他与一批教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一起,共同铸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师院的黄金时代,其最著名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亦在这一期间完成,并创立了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历史上,哥伦比亚大学师院还是美国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诞生地,它是全美护理教育的摇篮,第一个将心理学与社会学整合进入教师教育并将教育活动推广之社会关怀,全球第一个开设比较教育学课程并创建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创设全美第一个课程与教学系等等。
哥伦比亚大学师院自办学之初不久,便富有前瞻性地推出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尤以学生队伍的国际化最为明显。也正由于此,它与近代中国教育发展亦是紧密相连,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仅20世纪上半叶,便有约1000余名中国留学生曾在师院学习,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从1914年郭秉文从师院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为始,到1950年傅统先、朱启贤等人一同毕业便达45名之多。这些学成归国的学生后来大都进入中国的政界、文化教育界工作,并成为诸多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中的许多毕业生在今天仍然如雷贯耳,如国学大师胡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东南大学创校校长郭秉文、原北大校长蒋梦麟、马寅初,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等许多中国近代杰出教育家,与中国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学院
坐落于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依其独特优势与华尔街等金融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全美最佳商学院之一,在华尔街校友如云。商学院现有会计,决策、风险与运营,创业,金融,领导力与伦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私募,不动产等研究方向。其师资实力雄厚,拥有各相关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其中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教授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在1995年至1997年期间担任克林顿政府总统智囊团顾问。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两年一次和《商业周刊》年度的商学院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直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一流商学院,尤其是金融连续多年位列三甲,多次名列第一。现任商学院院长格伦·哈伯德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布什政府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首席顾问。
享誉盛名的股市投资奇才沃伦·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时即师从当时在哥伦比亚商学院任教的“价值投资学派”的创始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格雷厄姆教授被誉为“华尔街院长”,他的“商品-储备货币思想“深得凯恩斯、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认同。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高管培训课程旨在通过对世界经济商务中最新理论和趋势等的研究,从而培养学员全球视野;创造和分享知识和经验,使管理人员与他们的团队创造更卓越的业绩。其高管培训分为个人申请项目和为企业相关需求量身定做的培训项目。自1951年起至今,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1000多个企业公司的超过48,000名高级管理人员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高管培训独特的视角、成效导向的教学方式中获益良多。负责培训的商学院副院长Ethan Hanabury 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中谈到,“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尤其在价值投资和金融方向是该领域的权威,始终保持领导者的地位。”
研究生课程
土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力学工程、物理学、经济学、英语、欧洲研究、法语、地质学、日尔曼语言与文学、希腊语、历史、国际研究、意大利语、拉丁语、拉美研究、文献学哲学、政治学/政府管理、心理学 新闻传播学。
学术研究
国际化战略与多元文化融合
作为世界知名学府,国际化与多元文化融合一直是学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第一,学院积极倡导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一方面积极聘请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的“生态多样性”,表现在现任教师中绝大部分教师均有海外研究、教学、访学或领衔国际教育研究项目的经历,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出生于海外或在海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欢迎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知名教授前来讲学与合作研究,丰富与开拓学院的教科研领域。
第二,传承学生队伍国际化与营造多元文化社区。学院一方面传承生源国际化的历史传统并加大生源的国际化力度,来学院一直在扩大国际学生的招生比例,以中国大陆籍学生为例,已有2001年25人增加到2007年的73人。与此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走出美国,前往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开展游学与实地研究,参与各类国际性组织、非营利性机构的跨国研究。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多元文化社区,以促进不同种族、国家学生的多元文化融合。在这方面,学院多元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是花样繁多,如学院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在每年的11月与4月均会举办一次为期一周的国际教育文化周,前者一般以学术性跨文化交流为主,而后者则更为关注各国的风土人情诸如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
社会资源优势
学院所在的纽约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艺术、传媒之都,联合国总部与各类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全球最具特色的移民城市之一,约有18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移民在此生活,这一丰富多元的人文社会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学院的科研活动与学生实习。一方面,因地缘优势,学院承担了大量由联合国与各国际组织所委托进行的科研项目,同时本院学生可极为便利地获得去上述机构进行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移民城市的种族与民族多样性、流动性及阶层多元化,为学院教员与学生的各类教育研究提供了世界上最大最多元的教育研究与实验土壤,为各类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纽约市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非正式教育机会,学生们可广泛利用各类戏剧院、博物馆、音乐会、讲座或大型会议等获得学习机会。有一句话形象的点出了这一点:“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华尔街学经济,在联合国总部学政治,在百老汇看戏剧。”
与学院附属关系的哥伦比亚大学,也为学院100余年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于1756年,属常青藤盟校成员之一,也是全美历史最为悠久的著名学府之一,其综合学术水平位居全美前十。基于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与课程互选,不论是学院的教员还是学生,均从这一附属关系中获益良多。
除此之外,学院非常关注本院校友的社会资源开发,同时加强了校友之间的学缘联系。分布于全球各地、各类社会政府机构的近10万校友,每年为学院捐赠大量物资与经费促进学院的教科研发展。2008年2月,学院获得了一笔有史以来的最大捐赠总额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学院的独立学校教育项目的科研活动。
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以 Butler Library 为首,共设有23座分馆,每个分馆都各具特色,尤以 Avery 建筑及精致艺术图书馆、社会工作学院图书馆、新闻学院图书馆等出名。其中东亚图书馆中有各样的中文书籍,流行小说、古典文学,甚至县志都可以找到。总藏书量达870万册,并且收集有微缩胶片600万套,2600万种手稿,以及60万册善本书,10万片VCD和DVD,20万份官方文件,还有中国族谱、家谱、谱谍约950种,是中国的图书馆以外收集最丰富的图书馆。东亚图书馆的亚洲类藏书为全美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开设有丁龙讲座(Dean Lung Professor),又设立中文部以收藏中文数据,著名的前中文部主任包括史学家唐德刚等。
各国校友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美国第44届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届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届总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届总统
哈兰·菲斯克·斯通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查尔斯·伊万斯·修斯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沃伦巴菲特:股票投资家,股神。
罗伯特·蒙代尔:“欧元之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国务卿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前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
美国司法部长 埃里克·霍尔德
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创始人罗布森·沃尔顿
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总裁 拉里·格罗斯曼
摩根士丹利总裁 詹姆斯·戈尔曼
施乐总裁 厄休拉·伯恩斯
花旗集团总裁潘伟迪
社交媒体平台BuzzFeed总裁 斯坦伯格
IBM创始人 霍尔瑞斯
FM收音机发明家 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
“核动力海军之父” 海曼·乔治·里科弗
纽约地铁首席工程师 威廉帕森斯
伊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美国著名演员,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吉姆·贾木许:美国演员、导演、剧作家、摄像师、制片人。[26]
大卫·斯特恩:美国NBA前总裁。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美国著名演员,在《盗梦空间》的出演使他在国际电影网站imdb上的搜索率到第一。
洛·格里格:著名美国棒球运动员,因1925-1939年间连续参加2,130场比赛而创棒球界空前记录。
奥斯卡·哈默斯坦:美国抒情诗人和音乐喜剧作家,在音乐喜剧的发展中具有影响的剧院演出人,中国观众熟悉并喜爱的音乐喜剧《音乐之声》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兰斯顿·修斯:为黑人文学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黑人诗人,作家。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杰克·凯鲁亚克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艾伦·金斯伯格
“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 ”兰斯顿·休斯
玛格丽特·米德美国:女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
托马斯·默顿:美国天主教修士、诗人、多产的著作家。
法米克·詹森:荷兰演员,模特,导演, 制片,编剧,代表作《X战警》《金刚狼》系列。
I·I·拉比:美国物理学家, 因发明用原子束和分子束磁共振法观测原子光谱(1937年),而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 I ·普平:美国著名发明家,近代物理学家先驱。
乔治·西格尔:美国雕塑家。
斯坦利·库布里克:著名导演,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奇爱博士》等。
亨利·舒尔兹:美国计量经济学先驱。
埃德加·斯诺:著名美国记者。
简·考尔:极为成功的美国女剧作家和演员。
杰克·吉伦希尔:好莱坞著名实力演员,曾参演过多部电影。因出演《断背山》《死亡幻觉》而一举成名。在该校攻读两年后转入影视圈。
宇多田光:美籍日裔著名女歌手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开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吴健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中国的居里夫人”。
真正加留奈:日本NHK首席新闻主播。




中国校友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陈公博:中共一大广州代表,后因与党内矛盾加入国民党。之后再弃蒋介石而去死随汪精卫。抗战胜利后被蒋杀害。
任鸿隽:我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一生撰科学论文、专著和译著等身,曾任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
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唐绍仪: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院国务总理。
蒋梦麟: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马寅初: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徐志摩:著名文学家、散文家,著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脍炙人口名篇。
闻一多:爱国诗人,著有诗歌《死水》、《七子之歌》等名篇。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曾创办重庆育才学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曲者之一的杜鸣心先生就是其学生代表之一。
吴大猷: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金岳霖: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许地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潘光旦: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
吴文藻: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其妻是中国文学大师冰心女士。
梁实秋: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学者,翻译代表作有《莎士比亚全集》。
侯德榜:中国著名化学家,发明“侯氏制碱法”,曾任中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2008年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华云生:著名计算机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常务副校长,曾任IEEE计算机学会会长。[27]
程会强:著名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学家。
谭盾:著名作曲家。
杨澜:资深传媒人士。
李佳明:央视著名主持人。
连胜文: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之子,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宋子文:民国政治家。
顾维钧:民国著名外交家。
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校长。
唐敖庆: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何炳棣: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周自齐:民国国务总理。
蒋廷黻:1945年民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院系设置
哥伦比亚大学下属21个院所,包括3所本科生学院:哥伦比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本科生院(3所本科生学院分别招生,一同授课。师资、课程、毕业要求相同) ;14所研究生学院:新闻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专业研究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建筑、规划与保护学院、艺术学院、文理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牙科与口腔外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四所附属学院:巴纳德学院(女子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美洲犹太教神学院、纽约协和神学院。 

免费在线评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